(通讯员:何欣欣 摄影:翟心悦)4月8日至4月9日,华农林肯学院志愿服务队与林肯大学教师代表团开展交流活动,双方围绕智慧教学、采茶和茶文化体验开展深度交流,志愿服务队同学担任翻译和接待工作。
智慧教学空间:科技赋能课堂新场景
4月8日下午,林肯大学教师代表团走进第二教学楼101全景教学空间。志愿者农经2403班彭瑜和农经2401班艾东霖全英文演示了全景教学空间的四大功能模块:360度全景教学、VR虚拟仿真、小组协作互动及大数据指挥中心。


通过全息投影与分组研讨屏,林肯大学教师代表团深入体验了四川音乐学院《云朵上的民族》课程中虚实结合的舞蹈教学。志愿者同学彭瑜以羌族文化为例,展示了全景视频动捕技术如何将数字人动作与热力图分析结合,动态对比正确与错误舞姿,实现肢体动作深层可视化。此外,AR技术打造的“围火共舞”场景,让师生仿佛置身羌族村寨,沉浸式感受民族舞蹈的感染力。林肯大学Daryl Streat通过小组协作屏参与实时互动,体验学生端投屏与教师端指挥的灵活教学模式,直观感受智能技术对课堂效率的提升。

茶园到茶厂:从田间到舌尖的茶学实践
4月9日上午,活动聚焦中国茶文化的深度体验。正式采茶前,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讲解员,来自生态2401班张晨雨、庞华怡首先给参加活动的师生讲解了采茶的要领,介绍了茶树育种技术与不同茶类的采摘方法,随后,大家四散在茶田里,尽情享受着采茶的乐趣,师生们体验嫩芽采摘,感受“一芽两叶”的采茶标准。茶叶采摘结束后,大家来到了绿茶加工车间,观摩绿茶从鲜叶到成品的完整加工流程。志愿者张晨雨以绿茶制作为例,分步骤解析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干燥四大工艺:“摊青需静置鲜叶4至5小时以促水分蒸发;杀青通过高温锁住清香;揉捻塑形提香;干燥则确保茶叶品质稳定。”林肯大学Tracy Filipo触摸杀青机处理后的茶叶,对比不同工艺对风味的影响,师生们就茶树品种改良、制茶机械化与传统工艺平衡等话题与茶学专业同学展开热烈讨论。


茶艺表演:以茶为媒,共融中西文化
茶厂参观结束后,林肯大学教师代表团前往学生综合服务大楼103室,沉浸式体验中国茶艺之美。茶学20级硕士生曹雅婷以利川红茶为主题,演绎传统盖碗茶艺。温杯、投茶、注水、出汤……她以行云流水般的动作,将茶艺的精细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志愿者高天乐同步英文解说利川红茶的发酵工艺与文化内涵,并邀请师生品鉴茶汤。醇厚甘润的滋味与氤氲茶香中,中外师生共话茶道哲学,探讨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纽带作用。


此次是华农林肯学院志愿服务队的首次外事接待活动,志愿者同学们以专业的素养、良好的英语水平和青春活力获得师生们的好评。生态2401班志愿者庞华怡感慨道:“第一次参与外事接待,我们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,更是中国文化与技术成果的传播者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知识,而且在跟外国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英语口语的能力,我深刻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。”
审核:周诚晨